- 简介及参数
乐鱼体育登录:
央广网德州9月9日消息(记者唐磊)初秋的清晨,阳光洒在德州天衢新区长河公园内的湖面上,湖边的柳树依然带着绿意。亲水步道上,市民李女士和往常一样沿着亲水步道慢跑。“几年前还能偶尔闻到水腥味,现在水清得能看见鱼,岸边鸟也多了,每天来这儿锻炼成了一种享受。”李女士的感受,是天衢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德州天衢新区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一系列扎实举措,交出了一份水清、岸绿、天蓝、业兴的沉甸甸生态答卷。
水韵是天衢最灵动的底色。“水”赋予了德州生命,而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天衢新区分局(以下简称“天衢分局”)也致力于在“水”上做文章,与长河公园同样发生“蝶变”的还有减河国家湿地公园。
天衢新区将减河国家湿地公园与长河公园作为水生态修复的核心板块,通过实施水系连通、植被恢复与水生系统构建,减河湿地水质净化效能大幅度的提高,成为守护区域水安全的“天然过滤器”。环境的持续改善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白鹭、苍鹭等鸟类成群栖息,绘就了“水清岸绿、鸥鹭齐飞”的生态画卷。
漫步在减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木质栈道上,耳畔是潺潺流水与阵阵鸟鸣的交响,目光所及是芦苇摇曳、碧波荡漾的生态画卷。生态的优渥本底,为文旅融合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舞台”。公园依托河道水系,突出生态建设,并巧妙地将科普教育融入游览动线;伫立在芦苇深处的观光塔,也变成了备受摄影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青睐的“网红打卡点”,人们在此架起“长枪短炮”,安静地观察、拍摄鸟儿优雅的身姿。
如今,减河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城市客厅”,更是展示天衢宜居形象的亮丽名片,人与生态的和谐之美触手可及。
绿色是天衢新区高水平发展最鲜明的基调。新区着力推动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从源头削减污染,提升发展“含绿量”。
走进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新能源叉车、搬运车、牵引车、升降车及清扫车等,在宽敞明亮的车间内来回穿梭忙碌,传统制造车间烟尘弥漫的场景成为“过去式”。
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是促进大气污染减排的重要抓手,而推进新能源化是促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减排的重要举措。在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兵看来,算清背后的“五笔账”更加直观。
郝兵介绍,目前公司有新能源叉车89台,新能源牵引车11台,“以3吨的叉车为例,连续使用8小时,新能源叉车的充电费用为46元,燃油叉车加油费则为200多元,算上保养费的差距和设备的折旧,新能源叉车每年比燃油的省15000元。”郝兵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辆没有尾气排放,同时也没噪音,“特别是在冬天,厂房是封闭的,这种感受更加直观,更换后工人反馈特别好,这是第二笔‘健康账’。”
记者了解到,全部替换新能源车辆后,公司每年能够减排挥发性有机物19.8吨、颗粒物1.58吨,这是“生态账”。此外,郝兵和记者说,还有“信用账”,使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因超标排放、冒黑烟等违规排放行为而面临的行政处罚,以及因此导致的被纳入失信名单;“时间账”即节省了燃油机械运输燃油和等待加油的时间……“前期的设备更新投入确实很大,但是这‘五笔账’能够算得清清楚楚,确实对企业后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效益。”郝兵告诉记者。
昇兴(山东)包装有限公司则在大气治理上做深文章,企业投入巨资对印刷、涂布等生产环节的废气收集系统和末端处理设施做全面升级,使用先进的RTO(蓄热式热力焚化炉)等高效治理技术,挥发性有机物等关键污染物排放浓度大幅度降低,远低于国家标准,实现了生产“做加法”与排放“做减法”的良好局面。
公司总经办主任翟维敏介绍,设备改造后,RTO天然气年用量较技改前降低了30%,间接碳排放量降低了35%以上。“成熟的工艺路线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加快了产业链企业协同升级,也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客户市场产品占有率提升了1.5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前触角”,是察觉缺陷的“探照灯”。天衢分局从始至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形成了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纠纷在一线、处理问题在一线、帮扶提升在一线的“四线”工作法,凝心聚力,严格执法,全力守护“天蓝、地绿、水净、气爽”的新区环境。
生态环境执法不仅要“严”字当先,更要“帮”字托底。今年上半年,天衢分局根据真实的情况共作出不予处罚案件5件,涉及金额14.131万元,既坚守了法律底线,又体现了执法温度。
今年3月,有关部门到德州某印刷企业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4台印刷机正在生产,配套的废气治理设施未开启,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无组织排放。该公司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首次被发现,并积极开展生态损害赔偿,缴纳了1000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根据相关规定,符合不予处罚条件,鉴于该公司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天衢分局决定对该公司不予行政处罚。
“‘四线工作法’对我们来说,不但构建了精准高效的‘前沿哨所’,让力量下沉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提升了执法效能,也搭建了政企互信的‘连心桥’,让我们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更注重在现场为公司可以提供精准帮扶,指导整改,实现了环境监管与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机统一。”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天衢新区分局局长曲安东告诉记者。
发展与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兼顾兼得、并行不悖的双向选择。在高水平保护的基础上,天衢新区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抓手,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绿色技术、绿色工艺、节能降碳、清洁生产等关键词慢慢的变成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
眼下,天衢新区集聚了14个产业园区,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食品制造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5+1”六大主导产业,通过持续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延伸产业链,构筑“细致划分领域优势显著、产业环节协同高效、产业链群集聚发展”的产业体系。
此外,天衢新区锚定“风、光、氢、储、地热”多能互补,构建多元化新型能源体系。一个个“绿色”项目拔地而起,是天衢新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水平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5年上半年,天衢新区9家企业成功入选市级绿色工厂,组织8家企业申报省级绿色工厂,1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1家企业入选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
生态治理非一日之功。“今后,我们会继续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一方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优化监管与服务;另一方面持续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主动靠前、积极服务,把政策红利送到一线,引导更多企业走上低碳发展之路。”曲安东表示。
近年来,德州天衢新区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一系列扎实举措,交出了一份水清、岸绿、天蓝、业兴的沉甸甸生态答卷。
上一篇:家电智慧生活
下一篇:阿维塔11 优惠政策